正在播出:
即将播出:
10月5日,央视新闻《坐着高铁看中国》国庆中秋专列继续发车,坐上“高”铁去拉萨!总台央视记者带你畅游青藏高原,探秘可可西里、俯瞰纳木错、翻越唐古拉山、攀登布达拉宫,更多惊喜等你发掘!
国庆专列前方到站:拉萨站!
10月5日早7时30分,
总台央视记者王言漫步布达拉宫广场,
“双线索”带我们穿行雪域高原的神奇天路
——青藏铁路。
从西宁到拉萨,
这一路上,风景独好
参观全国第一座供氧车厢
欣赏壮美“万丈盐桥”
聆听神秘藏文化
还能近距离目睹藏羚羊“吸”奶!
饱了眼福、顺了心意。
还想再回味?
直播的浓缩精华版来了!
换车厢 吸足氧 上高原
这是一列看似普通的绿皮车
外观看起来和平原列车没有什么区别
但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——
“高原型供氧车厢”
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乘车,
80%以上的乘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。
西宁站是青藏铁路的起点,
每一个要进、出藏的乘客,换车是必经步骤。
△供氧设备
△制氧机
当个别旅客需要集中吸氧时
可以将吸氧管插至分布式供氧插头处即可集中吸氧
记者也为大家演示了使用方法↓↓↓
“供氧车厢”成为了进藏旅客的第一道生命保障。
为乘客提供充足氧气,
让旅客们在这条神奇的天路上坐得舒心。
走,吸足氧,我们一起上高原!
最炫“ 民族风”的广场舞
西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
西宁中心广场
激昂的音乐、大红的灯笼、绚丽的花坛
一派喜庆气氛,庆祝双节的到来
还有身着民族服装的居民在跳着欢腾的广场舞
除了身着白色长袖的藏族人民
还有蒙古族、哈萨族、撒拉族等多民族
齐聚广场上,伴着歌声起舞
吸引两位记者们也舞动起来
朴实的西宁人
载歌载舞
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
他们更是拿出了满满的热情
进藏前必备物都有啥?主播开箱告诉你
这趟青藏线,
总台央视记者王言从西宁出发,
带我们畅游高原。
高原之旅,我们出发前应该做什么准备?
来应对气温变化大、光照强、高原反应等问题。
曾在西藏工作过半年的“老司机”王言最有发言权,
他在直播里开箱,分享了他的登“高”秘笈。
这几样“神器”肯定能派上大用场↓
神器一:
抗高反的“红景天”胶囊
(温馨提示:出发前7-10天开始服用,效果更好)
神器二:
补维生素C的泡腾片
神器三:
保暖姜茶
神器四:
防晒霜
神器五:
防晒太阳镜
此外,出发前还要带够衣物,注意保暖。
你Get了没?
吃得多还得吃得好!高原“小甜心”藏羚羊“喂奶”有讲究
在我们的直播中,有这样萌萌的一幕。
△可可西里 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和记者一起给藏羚羊喂奶
可可西里 索南达杰保护站一共有8只藏羚羊孤儿,
每只都由救助人员悉心照顾着。
对于吃,这些高原精灵可是很讲究
不仅吃得多
一只羊最多能吃两瓶到三瓶
还要吃得好
温度适宜,不烫不凉
救助队员每次喂养前都要贴着自己的皮肤试温
生怕伤害到小藏羚羊的食道
除了喂奶,细心的网友肯定还发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!
这些调皮可爱的小家伙还和救助员赛跑
长期的陪伴与关照
小藏羚羊对救护队员们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
颜值担当!这波高原山水风景独好
这一路行来,阳光明媚、山峦叠嶂、湖水清澈,堪称净化心灵的视觉盛宴。
梦幻察尔汗盐湖
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,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内陆盐湖,镶嵌在高原上的“绿翡翠”。
“万丈盐桥”——青藏铁路和公路就架设在万丈盐桥上
△ 万丈盐桥
盐花——矗立在盐湖中的天然蘑菇
盐花是由于日照强、降水少,蒸发而形成的结晶。
盐花生长期很长,小型盐花生长需要三至五年。
食用盐和盐湖的盐有啥区别?
据介绍,盐湖里的盐是化学成分,氯化钾,食用盐成分是氯化钠。盐湖中的氯化钠成分占整个盐湖的1/5,开采可供世界人民食用2000年。但目前只作为化学成分,没有开采。
△ 大大小小的盐花
俯瞰纳木错、翻越唐古拉山
纳木错的藏语意思,就是天湖,是西藏著名的“三大圣湖”之一,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湖泊,湖水容积870亿立方米。俯瞰下去湛蓝清澈、宛如仙境
这里环绕着美丽的扎西半岛和神奇的圣象天门、雄浑壮美的念青唐古拉山脉。
圣象天门
像一只天然形成的巨大石象,伫立在岸边,象鼻深入湖面,身体与象鼻之间,形成一个巨大的门,被称为天门。
△圣象天门
念青唐古拉山脉
整个山脉有多座冰川,主峰念青唐古拉峰,海拔7162米,银装素裹犹如一匹神马,镶嵌有各种宝石的马鞍,受到藏族百姓的尊崇。
△念青唐古拉山脉
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
咱也当回高铁司机
感受雪域高原的神奇魅力
青藏线没看够?
10月6日,《坐着高铁看中国》继续发车
央视新闻将带您搭乘“贵广高铁”
穿越238个隧道
赏西南美景!
任冬梅,女,重庆人。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文科基地班,毕业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,先后获得文学硕士、博士学位。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。 从事台湾及两岸问题研究,发表有《试述台湾学运的历史沿革与演变特点》等学术论文,并在《两岸关系》、《统一论坛》及各大专业涉台网站等发表评论近百篇。
许川,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。
王敏,男,安徽安庆人,1984年12月出生,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,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助理研究员,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员,主要从事两岸经贸及台湾对外经济关系研究,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、国务院台办、司法部等课题多项,在《台湾研究集刊》、《台湾研究》、《亚太经济》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,参编《投资台湾指南》等著作。
李文艺,浙江大学台湾研究所博士后,助理研究员。
陈桂清,常用笔名田苇杭,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;中山大学博士;研究方向:台湾政治、两岸关系;发表论文《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影响因素及走势探析》、《浅析“一个中国框架”》、《“一个中国框架”与“国家未统一前”的两岸关系建构》等。